课程经验分享 模板
课程名称
大学物理(甲)I
课程内容和先修要求
任课教师
4次小测,建议可以参考智云课堂历年的课程,有很多题甚至会反复出现。传言小测难度较高,但笔者实际学习过之后,认为即使没有物竞基础,如果做好充分准备也是完全可以应付得来的。本届期中考试难度较大,填空题改为选择题,甚至出现了量纲法等比较让人出乎意料的东西,也没有赋分,故均分较低;期末偏简单,但批卷略严。以后的同学要做好试卷难度比往年略有提升的准备。
鲁老师讲课偶尔也会提到一些拓展的内容,而且讲课也很清晰,体贴学生,给分较好,是很好的老师。他的ppt含金量也很高,例题比较经典,适合反复回看。给分比较捞!
大物I很多部分和高中物理一样,只是略有拓展和延伸,难度整体与线代相比,笔者个人认为是简单了不少,至少没有什么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。力学难度仍然存在,力学以后很多公式需要记忆下来,学会使用即可对付大多数试题。个人感觉今年之前的历年题套路化严重,题型固定,很好把握,今年其中也是略微做出了改变。但是期末又变回来了,未来如何尚且不明朗。笔者个人建议可以做一做老师布置作业之外的课后习题,带星号的也可以看看,也是有帮助的。
作业不多,每节课后会留几道题,建议认真完成,不要对着答案写,造成“如会”。
点名方式:数字签到为主,GPS雷达签到为辅,突击
-
老师讲课清晰,对政治和社会现实有独特的见解,授课过程中容易跑题并长篇大论,导致虽然能完成课程安排,但额外练习和拓展教学相对较少。建议听课时,可以选择其他老师(个人选择lcm老师,讲课条理清晰,不拖沓,且安排了较多的额外习题练习),或者可以观看这位老师近年的智云课程回放,并跳过一些无意义的片段。老师的PPT制作较为清晰,包含一些细节补充,典型例题也与教学组的要求大体一致。
-
课程设置了四次小测,整体难度较低,主要考察高中基础思维难度下的新课程知识。部分题目可以在搜题软件(如夸克、大学搜题酱等)上找到原题或类似变式题。在必要时,可以先完成题目再回头理解相关知识。
-
期中和期末考试复习时,建议重点复习公式内容。可以按章节整理并辨析知识点,避免误记或遗忘。
-
作业的提交次数和质量均计入平时成绩。所选题目较为经典,建议及时完成作业,也可以在对答案时进行补充和修改,争取全对,以避免因错题而被扣分。当然重点还是在于理解运用。老师的考勤要求较严格,主要通过雷达签到,一般与小测配对(但不绝对,本届有例外)。原则上,小测不允许迟到,否则算作缺勤且不计分。建议重视签到,因为小测难度较低,平时分的总体差距不大,而平时成绩为赋分制,如遗漏考勤或小测,可能会导致总评绩点下降一到两个等级。
-
总的来说,老师教学不错,给分也相对公平合理。平时成绩更看重课程形式的要求,而期中期末则需要扎实的基础和一定的刷题量。
分数构成
平时成绩60%(点名+作业20%,4次小测20%,期中20%)+期末考试40%
同上